淺談學齡前教育與學童教育之啟發

2011060416:01
文章分享
淺談學齡前教育與學童教育之啟發
在高度競爭的時代中,成人將本身在社會上的境遇與壓力,反映到幼童的學習。一方面擔心「輸在起跑點」;同時,又害怕幼童承受過多的壓力「跌倒在終點前」,身為幼童啟蒙教師的家長們,在幼童的「學」與「不學」之間,也真是難為!



當前的幼教幼兒教育理論派別,山頭林立,百家争鳴。從天文觀測、美勞創作、數學邏輯、自然探訪……五花八門,各種領域都有。幼童穿梭各種「知識傳送」的學習環境之間,姑且不論學習者的動機,將各種知識排列幼童的身上,當然會「消化不良」,不被壓垮才怪呢!


為何會有這些眾說紛紜的論點令人無所適從呢?或許可以從「智識」與「智慧」的關係中探索,就能找到這問題的癥結所在。學習者獲取智識的方式,可以從書籍、網路、傳授……等各種學習的管道,然而,幼兒取得的知識(訊息)往往只是來自單一方向的傳送,需要經由幼兒本身的思考、體驗才能內化成本身的技能,藉由具備的技能,以最佳化的方式融入生活,才足以成為「智慧」。



所以,教育學家張雪門先生曾說:「人的成長,不能憑空想像,而應逐漸地從生活中培養與啟發引導。」 而從生活中的事物去建構學習,孩子才能更切身的去體會與感受,也才能提升各種生活能力的養成。


另一方面,幼兒的發展不可能每一個方面齊頭並進發展,每位幼兒都有自己優勢的某種智能,相對於其他領域的智能著重於各智能間的相互關聯,和諧發展。


所以,幼童的啟發教育關鍵在於「學習如何去學習」,「將知識轉化成智慧」,不是將幼童推上知識的洪流,應以「多元智能」觀點,提倡「人人皆有才,人無全才」,探索幼童最突出的智能,啟發幼童的學習潛能,引導幼童學習吸取符合個體生活的知識支流,這樣的學習才能在知識洪流中「人人成才」。


都曼博士在著作如何倍增幼兒的智慧(How to teach your baby to read)書中,論及O?二歲幼兒的智慧訓練,表示:「學習能力不夠,郤因為環境的壓力而拚命學的孩子才會孤僻及身體羸弱。從小便有較高的學習能力的孩子,讀書及做事必都會高人一等,這方面的魅力會使人覺得這個孩子很聰明、可愛。像這樣人人都喜歡的小孩子接觸面會較廣,社會適應能力必會比別人高些。」